我不會說,從來不在意或畏懼別人的眼光,因為那是騙人的,但是我確實有一部分是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而刻意去改變自己。
當別人談論到我的感情對象時,或是說男生的角度應該是怎樣時,很自然的別人已有他們先入為主的想象,而我也從不會特意去解釋,我的對象性別。
我相信很多人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許都盡可能去避免,怕氣氛突然僵化或是誤入禁區的尷尬。可是越是如此輕輕的帶過,雙方瞬間的隔閡就已建立。
曾幾何時,感情話題也變得如此小心翼翼或是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防火牆。
當別人談論到我的感情對象時,或是說男生的角度應該是怎樣時,很自然的別人已有他們先入為主的想象,而我也從不會特意去解釋,我的對象性別。
我相信很多人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許都盡可能去避免,怕氣氛突然僵化或是誤入禁區的尷尬。可是越是如此輕輕的帶過,雙方瞬間的隔閡就已建立。
曾幾何時,感情話題也變得如此小心翼翼或是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防火牆。
分享一個昨天的例子,前幾天和主管在約訪客戶的空檔裡聊天過程中,剛好聊到外在形象(比方主管覺得穿西裝的話必需先瘦身)這個話題,他總是穿著萬年不變的休閒穿著,既然如此我建議他到公司樓下的健身房,他便說那個健身房其實是給女性專用(粉紅色的裝潢),然後我們就順勢討論起男生該不該用粉紅色這個話題。
他拿他的手機舉例,比方他今天的穿著(萬年不變的黑色外套休閒打扮)拿著粉紅色手機,問我(比方客戶)會有什麼感覺?我的回應是我會覺得這人很有趣,因此而對他感到好奇,但主管與我持相反意見,他認為符合大眾最好。
然後我又補充道,這要視客戶的類型而定,如果對方的職業是娛樂界或是藝術界,或許有自己的風格會更好,當然也不需要刻意強調獨樹一格,他又忍不住提出看法,不斷灌輸我的概念就是要符合主流,最好不要太給人突兀的感覺,要越大眾化是最好的。可能就像他理所當然認為伴侶就該是異性或者行為舉止必須合乎繁文縟節是一樣的意思...,包含之前幾次接觸或意見交流,我感覺到他心中有不可撼動的主流意識。
他拿他的手機舉例,比方他今天的穿著(萬年不變的黑色外套休閒打扮)拿著粉紅色手機,問我(比方客戶)會有什麼感覺?我的回應是我會覺得這人很有趣,因此而對他感到好奇,但主管與我持相反意見,他認為符合大眾最好。
然後我又補充道,這要視客戶的類型而定,如果對方的職業是娛樂界或是藝術界,或許有自己的風格會更好,當然也不需要刻意強調獨樹一格,他又忍不住提出看法,不斷灌輸我的概念就是要符合主流,最好不要太給人突兀的感覺,要越大眾化是最好的。可能就像他理所當然認為伴侶就該是異性或者行為舉止必須合乎繁文縟節是一樣的意思...,包含之前幾次接觸或意見交流,我感覺到他心中有不可撼動的主流意識。
我不會說他傳統,或是無聊古板,或許怪罪於他的魔羯星座。因為並不止有他,絕大多數人都可能是這樣的。與有些人聊起一些話題時,他們會很理所當然的就認為你應該是怎樣的人,你的理想、你的想法甚至於你的私生活與感情對象應該是怎樣的。
如果與他們的期待不符合,他們會盡量刻意跳躍話題或是感到難以啟齒。我會覺得這並不太公平不是嗎? 是否與社會主流相左的聲音就應該要低調,或是應該要噤聲。
有時後傷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人對待這些事件的反應。
其實自己看待事情是比較開明或是寬容的角度,在不以傷天害理的事情為前提下,外在行為下可能哪些人哪天跟我說他出櫃了出家了拍av了我都不會有什麼批判或是用迴避的態度去疏遠對方,也許是經歷過所以能體會,也許本來就看不慣有些人會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他人。
內在想法我也可以接納各種聲音姿態,這是一種予對方的尊重,但是我無法接受他人試圖說服強加在他人身上所謂的主觀看法,或是認為不符合自己期待的聲音就是不應該存在,是不對的。套用他人的想法迎合大眾是我最不能忍受之一,這等於再否認自我的存在,被壓縮被他人掌控的想法還會是自己嗎。
內在想法我也可以接納各種聲音姿態,這是一種予對方的尊重,但是我無法接受他人試圖說服強加在他人身上所謂的主觀看法,或是認為不符合自己期待的聲音就是不應該存在,是不對的。套用他人的想法迎合大眾是我最不能忍受之一,這等於再否認自我的存在,被壓縮被他人掌控的想法還會是自己嗎。
自己並非什麼異類,其實就跟其它人也沒有什麼兩樣,是說在幾次與同事交流中他們給我的評語中其中共同的一句就是,你真的是很妙的一個人。也許這樣的評語是因為跟以往不同的是,我會釋出與以往不同的直白部分,雖然僅是我個人成分裡的百分之十,但絕對不摻水稀釋,絕無造假成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